微波爐實際上就是一個反應器裝置,它把食品原料經微波輻照后發生物理的或化學的變化,得到人們可食用的熟食品。家用微波爐是微波這種新能源應用的一個典型例子,其工作原理簡單地說,就是微波爐的磁控管將電能轉化為微波能,當磁控管以2450mhz的頻率發射出微波能時,置于微波爐爐腔內的水分子等以每秒鐘24.5億次的頻率進行振蕩,分子間相互碰撞、摩擦而產生熱能,結果導致食物被加熱。 可見,在微波輻射下,物質內部的分子相互摩擦發熱、發生反應,最終吸收熱量。然而,并非所有材料均能被微波加熱,這也就是為什么微波爐的用具需要專用的餐具的原因。通常把吸收微波的材料稱為介電體,因此微波加熱又稱介電加熱。 微波加熱的機理:自然界的絕大多數物質是由大量的極性分子和非極性分子組成的,極性分子在自然狀態下做雜亂無章的運動和排列。但是當極性分子處于電場中時,就會發生重排,即分子帶正電荷的一端趨向負極,帶負電荷的一端趨向正極,分子發生轉動,排列有序化。 隨著電場變化頻率的增加,分子轉動速度加快,而微波的電磁場頻率高達3×105mhz,因此分子的轉動相當快,產生的熱量也很可觀,從而使體系在很短時間內就達到很高的溫度